èrshíshí

拼音
èr shí sì shí
注音
ㄦˋ ㄕˊ ㄙˋ ㄕˊ
繁体
二十四時

二十四时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二十四时èr shí sì shí

  1. 即二十四节气。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引证解释

  1. 即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2. 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 清•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国语辞典

二十四时èr shí sì shí

  1. 一日中所划分的时数。旧时以地支十二分配于一日每一支又分初、正两段,如子初、子正等故一日有二十四时。今则以数字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合为一日夜,称为「二十四时」。

网络解释

二十四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二十四时的字义分解

  • 拼音 èr 部首总笔画 2

    二 [ èr ]1.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双,比。独一无二。3.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更多解释]

  • 拼音 shí 部首总笔画 2

    十 [ shí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5

    四 [ sì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更多解释]

  • 拼音 shí 部首总笔画 7

    时 [ shí ]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2.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3.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4.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5.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6.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7.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 chā )。9.某一时刻。按时上班。10.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11.机会。时机。待时而动。12.姓。 [更多解释]

二十四时的分字组词

二十四时的近音词、同音词

二十四时的相关词语

【二十四时】的常见问题

  1. 二十四时的拼音是什么?二十四时怎么读?

    答:二十四时的拼音是:èr shí sì shí
    点击 图标播放二十四时的发音。

  2. 二十四时是什么意思?

    答: 即二十四节气。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