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
- 拼音
- huáng shí gōng
- 注音
- ㄏㄨㄤˊ ㄕˊ ㄍㄨㄥ
- 繁体
- 黃石公
黄石公的意思
词语解释
黄石公
亦称圯上老人。相传张良于博浪沙(今安徽省·亳州市)刺秦始皇失败后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在圯上遇见一老父。老父授张良以《太公兵法》并言称十三年后,到济北·谷城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他。十三年后,张良从刘邦过济北,果在谷城山下得黄石。
引证解释
亦称 圯上老人。相传 张良 于 博浪沙 (今 安徽省 亳州市 )刺 秦始皇 失败后逃亡至 下邳 (今 江苏 睢宁 北),在圯上遇见一老父。老父授 张良 以《太公兵法》,并言称十三年后,到 济北 穀城 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他。十三年后, 张良 从 刘邦 过 济北,果在 穀城 山下得黄石。 良 死,遂与黄石并葬。事见《史记·留侯世家》及《汉书·张良传》。后因称圯上授 张良 《太公兵法》的老父为“黄石公”。
引宋•邵雍 《题留侯庙》诗:“黄石公 传皆是用 赤松子 伴更何为。”
宋•张孝祥 《浣溪沙·母氏生朝老者同在舟中》词:“黄石公 传三百字 西王母 授九霞丹。”
明•何景明 《张良》诗:“一遇 黄石公,还从 赤松子。”
国语辞典
黄石公
秦时的隐士。曾于下邳圯上传太公兵法于张良故也称为「圯上老人」。后借指熟谙兵法、识察人才的老人、仙人。
网络解释
黄石公 (秦汉时隐士)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道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黄石公的字义分解
黄
拼音 huáng 部首 黄 总笔画 11黄 [ huáng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如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2.特指中国黄河。如黄灾。治黄。黄泛区。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如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如事情黄了。5.姓。 [更多解释]
石
拼音 shí dàn 部首 石 总笔画 5石 [ shí dàn ]1.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如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指石刻。如金石。3.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如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姓。6.中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简称。7.中文部首。如石部8.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亦可训读为dàn)。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代一斤大约有258.24克,一石大概为31千克。 [更多解释]
公
拼音 gōng 部首 八 总笔画 4公 [ gōng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如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如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国家,社会,大众。如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让大家知道。如公开。公报。公然。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如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敬辞,尊称男子。如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雄性的。如公母。公畜。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如公公。外公(外祖父)。9.姓。 [更多解释]
黄石公的分字组词
黄石公的相关词语
【黄石公】的常见问题
-
黄石公的拼音是什么?黄石公怎么读?
答:黄石公的拼音是:huáng shí gōng
点击 图标播放黄石公的发音。 -
黄石公是什么意思?
答: 亦称圯上老人。相传张良于博浪沙(今安徽省·亳州市)刺秦始皇失败后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在圯上遇见一老父。老父授张良以《太公兵法》并言称十三年后,到济北·谷城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他。十三年后,张良从刘邦过济北,果在谷城山下得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