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
- 拼音
- shí gǔ wén
- 注音
- ㄕˊ ㄍㄨˇ ㄨㄣˊ
石鼓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石鼓文
石鼓上刻的铭文也指这种铭文所用的字体。石鼓是战国时秦国留存下来的文物略象鼓,共有十个,上面刻有四言诗铭文唐代初年在今陕西凤翔县发现现存北京。
英inscriptions on drum-shaped stone block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引证解释
东周 初 秦国 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石上用籀文分刻十首四言韵文记述 秦国 国君的游猎情况。后世亦称为“猎碣”。 唐•初在 天兴 (今 陕西省 宝鸡市 ) 三畤原 出土。 杜甫 韩愈 等都有诗篇歌咏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都极推重其书法。现在一石字已磨灭其余九石也有残缺。藏 北京 故宫博物院。参见“石鼓”。
引唐•韩愈 《石鼓歌》:“张生 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清•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五二:“象形文字鸿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铭。”
郭沫若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三》:“最著名的是 东周 初年的所谓‘石鼓文’。”
国语辞典
石鼓文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余九石也有残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网络解释
石鼓文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石鼓文的字义分解
石
拼音 shí dàn 部首 石 总笔画 5石 [ shí dàn ]1.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如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指石刻。如金石。3.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如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姓。6.中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简称。7.中文部首。如石部8.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亦可训读为dàn)。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代一斤大约有258.24克,一石大概为31千克。 [更多解释]
鼓
拼音 gǔ 部首 鼓 总笔画 13鼓 [ gǔ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如鼓乐( yuè )。鼓角( jiǎo )。大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如耳鼓。石鼓。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如鼓吹。鼓噪。4.发动,使振作起来。如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5.高起,凸出。如鼓包。鼓胀。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更多解释]
文
拼音 wén 部首 文 总笔画 4文 [ wén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如灿若文锦。2.刺画花纹。如文身。3.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如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1.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2. 错杂艳丽的色彩)。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如文化。文物。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天文。水文。7.旧时指礼节仪式。如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如文质彬彬。9.温和。如文火。文静。文雅。10.指非军事的。如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如文言。文白间杂。12.专指社会科学。如文科。13.掩饰。如文过饰非。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如一文不名。15.姓。 [更多解释]
石鼓文的分字组词
石鼓文的相关词语
【石鼓文】的常见问题
-
石鼓文的拼音是什么?石鼓文怎么读?
答:石鼓文的拼音是:shí gǔ wén
点击 图标播放石鼓文的发音。 -
石鼓文是什么意思?
答: 石鼓上刻的铭文也指这种铭文所用的字体。石鼓是战国时秦国留存下来的文物略象鼓,共有十个,上面刻有四言诗铭文唐代初年在今陕西凤翔县发现现存北京。
英inscriptions on drum-shaped stone block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