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ăiguīliú

拼音
găi tǔ guī liú
注音
ㄍㄞˇ ㄊㄨˇ ㄍㄨㄟ ㄌㄧㄡˊ
繁体
改土歸流

改土归流的意思

词语解释

改土归流găi tǔ guī liú

  1. 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明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废土司制度设贵州布政使司下置八府。清代中央政府在云、贵、川等省大力实行以中央任命并可随时调换的流官代替土司管辖地方的措施即改土归流,使原土司地区的地方行政与内地趋于一致。

引证解释

  1. 明•清 两代在 云南、贵州、四川、广西 等地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管理。 明•永乐 十一年(1413年)平定 思州、思南 两宣慰使乱后废土司,设 贵州 布政使司,置 思州、思南 等八府。 清•雍正 时,采用 云 贵 总督 鄂尔泰 改土归流建议推行于西南诸省。也称改土为流。亦省作“改流”。参阅《明史·贵州土司传》《云南土司传》《广西土司传》 清•袁枚 《武英殿大学士太傅鄂文端公行略》

    清•魏源 《圣武记》卷七:“东川 虽已改流三十载仍为土目盘据。”

国语辞典

改土归流găi tǔ guī liú

  1. 明、清时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元代封滇、桂一带的土著酋长为土官以治理土著,并采世袭制。明代原本沿用但时有土官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故废除土官制,改以临时任命的流官。清代云南巡抚鄂尔泰厉行明代的方式使云、贵一带更加安定。

网络解释

改土归流

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

改土归流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改革后还是有些土司掀起叛乱,最大规模的是乌蒙土司的叛乱。

改土归流的字义分解

  • 拼音 gǎi 部首总笔画 7

    改 [ gǎi ]1.变更,更换。改变。更( gēng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2.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土 [ tǔ ]1.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2.疆域。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4.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不合潮流。土气。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9.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guī 部首总笔画 5

    归 [ guī ]1.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 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4.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5.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6.结局。归宿( sù )。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8.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9.自首。 [更多解释]

  • 拼音 liú 部首总笔画 10

    流 [ liú ]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 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 xíng )。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更多解释]

改土归流的分字组词

改土归流的相关词语

【改土归流】的常见问题

  1. 改土归流的拼音是什么?改土归流怎么读?

    答:改土归流的拼音是:găi tǔ guī liú
    点击 图标播放改土归流的发音。

  2. 改土归流是什么意思?

    答: 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明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废土司制度设贵州布政使司下置八府。清代中央政府在云、贵、川等省大力实行以中央任命并可随时调换的流官代替土司管辖地方的措施即改土归流,使原土司地区的地方行政与内地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