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公鼎
- 拼音
- fù gōng dǐng
- 注音
- ㄈㄨˋ ㄍㄨㄥ ㄉㄧㄥˇ
- 繁体
- 負公鼎
负公鼎的意思
词语解释
负公鼎
谓担任宰相职务。用殷相伊尹故事。
引证解释
谓担任宰相职务。用 殷 相 伊尹 故事。参见“负鼎”。
引唐•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四:“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网络解释
负公鼎
负公鼎
汉语拼音:fù gōng dǐng
释义:谓担任宰相职务。用 殷 相 伊尹 故事。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四:“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参见“ 负鼎 ”。
负公鼎的字义分解
负
拼音 fù 部首 贝 总笔画 6负 [ fù ]1.驮,背( bèi )如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2.担任。如担负。负责。负累( lěi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3.仗恃,依靠。如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4.遭受。如负伤。负屈。5.具有,享有。如久负盛誉。6.欠(钱)如负债。7.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如负数。8.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如负电。负极。9.违背,背弃。如负心。负约。忘恩负义。10.失败,与“胜”相对。如不分胜负。 [更多解释]
公
拼音 gōng 部首 八 总笔画 4公 [ gōng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如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如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国家,社会,大众。如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让大家知道。如公开。公报。公然。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如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敬辞,尊称男子。如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雄性的。如公母。公畜。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如公公。外公(外祖父)。9.姓。 [更多解释]
鼎
拼音 dǐng 部首 鼎 总笔画 12鼎 [ dǐng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如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2.锅。如鼎罐。鼎锅。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如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如鼎峙。鼎足之势。5.大。如鼎族。鼎臣。鼎力支持。6.正当,正在。如鼎盛( shèng )。 [更多解释]
负公鼎的分字组词
负公鼎的相关词语
【负公鼎】的常见问题
-
负公鼎的拼音是什么?负公鼎怎么读?
答:负公鼎的拼音是:fù gōng dǐng
点击 图标播放负公鼎的发音。 -
负公鼎是什么意思?
答: 谓担任宰相职务。用殷相伊尹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