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
- 拼音
- jiǔ wěi hú
- 注音
- ㄐㄧㄡˇ ㄨㄟˇ ㄏㄨˊ
九尾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九尾狐
传说中的奇兽。喻奸诈善媚惑的人。
引证解释
传说中的奇兽。
引《山海经·南山经》:“﹝ 青丘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郭璞 注:“即九尾狐。”
古人认为是祥瑞的征兆。 汉•王褒 《四子讲德论》:“昔 文王 应九尾狐而 东夷 归 周。”喻奸诈善媚惑的人。
引宋•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陈彭年 被 章圣(宋真宗 )深遇……时人目为九尾狐言其非国祥而媚惑多歧也。”
国语辞典
九尾狐
传说中的祥兽。形如狐而九尾。见《山海经·南山经》。
宋真宗时,陈彭年性奸谄时人称为「九尾狐」。见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后比喻阴险奸佞的人。
例如:「像秦桧这样的奸臣称之为九尾狐亦不为过。」
书名。清无名氏著。叙妓女胡宝玉风骚善媚别有许多魔力的秽史。
网络解释
九尾狐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九尾狐是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而后传至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九尾狐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九尾”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瑞应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而《宋书·符瑞志》则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但是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而早期也有吃人的凶恶形象。
九尾狐的字义分解
尾
拼音 wěi yǐ 部首 尸 总笔画 7尾 [ wěi yǐ ]1.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如尾巴。尾鳍。鸟尾。2.末端。如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3.在后面跟。如尾随。尾追。4.量词,指鱼。如三尾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更多解释]
狐
拼音 hú 部首 犭 总笔画 8狐 [ hú ]1.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如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2.姓。 [更多解释]
九尾狐的分字组词
九尾狐的相关词语
【九尾狐】的常见问题
-
九尾狐的拼音是什么?九尾狐怎么读?
答:九尾狐的拼音是:jiǔ wěi hú
点击 图标播放九尾狐的发音。 -
九尾狐是什么意思?
答: 传说中的奇兽。喻奸诈善媚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