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考中书令
- 拼音
- èr shí sì kăo zhōng shū líng
- 注音
- ㄦˋ ㄕˊ ㄙˋ ㄎㄠˇ ㄓㄨㄥ ㄕㄨ ㄌㄧㄥˊ
- 繁体
- 二十四考中書令
二十四考中书令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二十四考中书令
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
引证解释
唐•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引《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宋•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 ( 温庭筠 )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二十四考中书令的字义分解
二
拼音 èr 部首 一 总笔画 2二 [ èr ]1.数名。如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双,比。如独一无二。3.两样,别的。如二话。不二价。 [更多解释]
十
拼音 shí 部首 十 总笔画 2十 [ shí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表示多、久。如十室九空。3.表示达到顶点。如十足。十成。 [更多解释]
四
拼音 sì 部首 囗 总笔画 5四 [ sì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如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更多解释]
考
拼音 kǎo 部首 耂 总笔画 6考 [ kǎo ]1.试验,测验。如考试。考查。2.检查,查核。如考察。考勤。稽考。考核。3.推求,研究。如考古。考据。考订。考证。4.老,年纪大。如寿考。5.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如先考。如丧考妣。6.击,敲:“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更多解释]
中
拼音 zhōng zhòng 部首 丨 总笔画 4中 [ zhōng zhòng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如中心。当( dàng )中。中原。中华。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如暗中。房中。中饱。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如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在研究中。5.特指“中国”如中式。中文。6.适于,合于。如中看。 [更多解释]
书
拼音 shū 部首 乙 总笔画 4书 [ shū ]1.成本的著作。如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信。如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文件。如证书。说明书。4.写字或写的字。如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写文章。如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字体。如草书。隶书。楷书。7.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如说书。听书。 [更多解释]
二十四考中书令的分字组词
二十四考中书令的相关词语
【二十四考中书令】的常见问题
-
二十四考中书令的拼音是什么?二十四考中书令怎么读?
答:二十四考中书令的拼音是:èr shí sì kăo zhōng shū líng
点击 图标播放二十四考中书令的发音。 -
二十四考中书令是什么意思?
答: 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