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liángzhī

拼音
zhì liáng zhī
注音
ㄓˋ ㄌㄧㄤˊ ㄓ

致良知的意思

词语解释

致良知zhì liáng zhī

  1.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王守仁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引证解释

  1. 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 明•王守仁 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 王守仁 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 明•王守仁 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 王守仁 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网络解释

致良知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致良知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ì 部首总笔画 10

    致 [ zhì ]1.送给,给予。致仕(退休)。致辞。致电。致力。致哀。致命。2.招引,使达到。致病。致使。以致。专心致志。3.样子,情趣。大致。别致。景致。兴( xìng )致。4.细密,精细。致密。精致。 [更多解释]

  • 拼音 liáng 部首总笔画 7

    良 [ liáng ]1.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消化不良。良莠不齐。2.善良的人。除暴安良。3.很。良久。获益良多。用心良苦。4.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zhī zhì 部首总笔画 8

    知 [ zhī zhì ]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更多解释]

致良知的分字组词

致良知的相关词语

【致良知】的常见问题

  1. 致良知的拼音是什么?致良知怎么读?

    答:致良知的拼音是:zhì liáng zhī
    点击 图标播放致良知的发音。

  2. 致良知是什么意思?

    答: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王守仁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