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tiē

拼音
shí qī tiē
注音
ㄕˊ ㄑㄧ ㄊㄧㄝ

十七帖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十七帖shí qī tiē

  1. 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

引证解释

  1. 草书法帖名。 晋•王羲之 所书信札。因第一札开头有“十七日”三字故名。 唐•太宗 时,命爱好书法的京官隶属弘文舘以禁中法书为学习的范本中有“十七帖”,故又称“舘本十七帖”。此后辗转相刻版本不下十馀种。今存有翻摹的 宋•拓本。参阅 清•包世臣 《艺舟双楫·十七帖疏证》

    唐•张彦远 《法书要录·右军书记》:“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 贞观 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国语辞典

十七帖shí qī tiē

  1. 晋王羲之的草书帖。为二十余件书帖合并而成的总帖因居首一帖开端有「十七」二字,故称为「十七帖」。此帖雄健疏放、气象超逸为王羲之草书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历代均取作草书范本。

网络解释

十七帖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

十七帖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í 部首总笔画 2

    十 [ shí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七 [ qī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更多解释]

  • 拼音 tiè tiě tiē 部首总笔画 8

    帖 [ tiè tiě tiē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更多解释]

十七帖的分字组词

十七帖的相关词语

【十七帖】的常见问题

  1. 十七帖的拼音是什么?十七帖怎么读?

    答:十七帖的拼音是:shí qī tiē
    点击 图标播放十七帖的发音。

  2. 十七帖是什么意思?

    答: 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