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shísàn

拼音
hán shí sàn
注音
ㄏㄢˊ ㄕˊ ㄙㄢˋ

寒食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寒食散hán shí sàn

  1. 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

引证解释

  1. 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 汉•代, 魏 晋•南北朝 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 《世说新语·言语》“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 刘孝标 注引 秦丞相 寒食散论》:“寒食散之方虽出 汉 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参阅《余嘉锡论学杂著·寒食散考》

    魏 尚书 何晏 首获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寻也。”
    宋•苏轼 《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晏(何晏 )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无足怪者。彼其所为足以杀身灭族者日相继也得死於寒食散,岂不幸哉!”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

网络解释

寒食散

寒食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五。主治心腹胁下支满邪气冲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鸣,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时泄时闭,心腹烦闷,不欲闻人声,好独卧,常欲得热,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状,短气呕逆,腹中防响,五脏不调

寒食散的字义分解

  • 拼音 hán 部首总笔画 12

    寒 [ hán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2.害怕。寒心。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更多解释]

  • 拼音 shí sì yì 部首总笔画 9

    食 [ shí sì yì ]1.吃。食肉。食欲。2.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4.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更多解释]

  • 拼音 sàn sǎn 部首总笔画 12

    散 [ sàn sǎn ]1.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2.分布,分给。散布。散发( fā )。天女散花。3.排遣。散心。散闷( mèn )。4.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更多解释]

寒食散的分字组词

寒食散的相关词语

【寒食散】的常见问题

  1. 寒食散的拼音是什么?寒食散怎么读?

    答:寒食散的拼音是:hán shí sàn
    点击 图标播放寒食散的发音。

  2. 寒食散是什么意思?

    答: 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