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jìn

拼音
yán bù jìn yì
注音
ㄧㄢˊ ㄅㄨˋ ㄐㄧㄣˋ ㄧˋ
词性
成语
繁体
言不盡意
近义词
反义词

言不尽意的意思

词语解释

言不尽意yán bù jìn yì

  1. 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2. 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引证解释

  1. 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

    《易·繫辞上》:“子曰:‘言不尽意"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4606e07a5>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 《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
    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
    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宋•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二:“临纸哽塞言不尽意。”
    明•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写就了也,我念一徧:不才妾 萧淑兰 病中作词一闋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 云杰 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2. 魏 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 三国 魏 荀粲 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繫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粃。”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裴松之 注引 晋•孙盛 《晋阳秋》

国语辞典

言不尽意yán bù jìn yì

  1. 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表达出来。今常用于书信的结尾以表情深不尽之意。明·贾仲名。

    《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萧淑兰·第三折》:「病中作词一阙,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宣意

言不尽意的字义分解

  • 拼音 yán 部首总笔画 7

    言 [ yán ]1.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 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bù 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 bù fǒu ]1.副词。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更多解释]

  • 拼音 jìn jǐn 部首总笔画 6

    尽 [ jìn jǐn ]1.完毕。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2.达到极端。尽头。山穷水尽。尽情。自尽(自杀)。3.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尽心。尽力。尽瘁。尽职。尽忠。尽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4.都,全。尽然。尽是白的。尽收眼底。尽释前嫌。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

    意 [ yì ]1.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2.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3.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4.料想,猜想。意料。意想。意外。 [更多解释]

言不尽意的分字组词

言不尽意的相关词语

【言不尽意】的常见问题

  1. 言不尽意的拼音是什么?言不尽意怎么读?

    答:言不尽意的拼音是:yán bù jìn yì
    点击 图标播放言不尽意的发音。

  2. 言不尽意是什么意思?

    答: 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