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行二首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大约写于作者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到长庆四年。《堤上行》是刘禹锡根据梁简文帝的《大堤曲》创制的乐府新题。《古今乐录》曰:“清商西曲《襄阳乐》云:‘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梁简文帝由是有《大堤曲》,《堤上行》又因《大堤曲》而作也。”这组诗描绘了江边居民的生活图景和码头上商船来往不绝的繁荣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唐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和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

猜你喜欢

楚水几时绿,归鸿前后闻。江湖久漂泊,南北忍辛勤。

意气融融日,声音漠漠云。青冥易凌厉,况复未离群。

()

司揭本楚官,子孙以官氏。揭阳汉建侯,氏实出于史。

同源而异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穷昆仑?

()

肃肃素秋节。湛湛浓露凝。

太阳夙夜降。少阴忽已升。

()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茎。当时初见之,妻子殊为惊。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来明镜中,对之不复嗟。

()

白云飞也自寻常,不道青山不久长。看尽云飞天阙迥,清空一碧映潇湘。

()

昔日初闻寇,诸人早出师。焚烧宁太广,收剿已无遗。

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迁延非决策,那得更狐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