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池上。明代。石宝。 良辰不易得,池上一来临。微风感新绿,幽兰欣客襟。方洲语鸣鸟,忽如鼓瑟琴。悠悠南行云,成此匝地阴。美人隔千里,赠我百炼金。我有锦绶带,愿言结同心。
写墨竹一枝。元代。刘永之。 为君粘笔写筼筜,数尺新捎绿粉香。持向西窗听夜雨,高情浑似对潇湘。
读公羊传四首 其四。宋代。张方平。 亲亲自祢率,恩礼有等节。虽云王父命,天性何斯绝。奈何彼卫辄,父子相倾夺。此而义可与,人伦固隳灭。
干楼晚眺 其一。明代。李贽。 呼朋万里外,拍手层霄间。塞晚浮烟重,天空岁月闲。断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声歌在,更残且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