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kǎn ㄎㄢˇ kàn

立部 共20画 左右结构 U+7AF7
汉语字典

立部

20画

4画

左右结构

kan kan

kǎn kàn

UJTT

YJHEE

SUMR

07447

7AF7

41431251112354152354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横撇/横钩、捺、横、撇折、竖、撇、横撇/横钩、捺

坎 扻 𣫡

竷字概述

折叠展开

〔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ǎn、kàn,部首是立,总笔画是20画。

〔竷〕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章、夅、夂”或“章、夅、夊”。

〔竷〕字仓颉码是YJHEE,五笔是UJTT,四角号码是07447,郑码是SUMR

〔竷〕字的UNICODE是U+7AF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479,UTF-32:00007af7,UTF-8:E7 AB B7。

〔竷〕字异体字是坎、扻、𣫡

竷的意思

折叠展开

1kǎnㄎㄢˇ

基本解释

边歌边舞。

一种乐器,即箜篌。

象声词,鼓声。

和谐悦耳的声音。

2kànㄎㄢˋ

基本解释

击鼓。

竷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立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87頁,第19

同文書局本: 第873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836頁,第22

廣韻》:苦紺切;《集韻》:苦濫切,竷音闞──擊鼓也。

又,《廣韻》、《集韻竷苦感切,音坎──舞曲名。
玉篇》:和悅之響也。

又,《字彙補》:樂器名。吳競《樂府解題》云:漢武帝滅南粵,祠太乙后土,令樂人侯暉依琴造竷,以工人姓侯,故名坎侯。後語譌以坎爲空。

注解

〔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立部

〔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ǎn、k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章、夅、夊

〔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ǎn] ⑴ 边歌边舞。⑵ 一种乐器,即箜篌。⑶ 象声词,鼓声。⑷ 和谐悦耳的声音。 [kàn] ⑴ 击鼓。

竷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竷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苦感切頁碼173頁,第23

竷繇也舞也。樂有章。从章从夅从夊。《詩》曰:「竷竷舞我。」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口糝反頁碼431頁,第4行,第1

竷繇也,舞也,樂有章。從夅,從章,從夊,《詩》曰:「竷竷舞我。」

鍇注臣鍇曰:「夅猶降也,今作坎,坎假借此。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苦感切古音第八部頁碼929頁,第4許惟賢411頁,第1

竷繇也舞也。

段注繇當作䚻。䚻,徒歌也。上也字衍。謠舞者,謠且舞也。《詩・序》曰:維淸,奏象舞也。武,奏大武也。《禮記・文王世子》、《明堂位》、《祭統》皆云:管象,舞大武。象與大武皆謂《周頌》武篇。鄭注《祭統》云:吹管而舞武象之樂也。《樂記》說武以咏歎淫液,發揚蹈厲竝言。則舞兼歌矣。故其字从章从夊。

从夊。从章。樂有章也。

段注說从章之意。

夅聲。

段注巳上十字今更正。夅聲在九部。與八部合韵。苦感切。八部。

詩曰:竷竷我。

段注各本作舞。今依《韵會》訂。《士部》引墫墫舞我。則此當同詩作矣。今《小雅・伐木》作坎坎。毛無傳。而《陳風》曰:坎坎,擊聲也。《魏風》傳曰:坎坎,《伐木》聲也。魯《詩・伐檀》作欿欿。疑竷竷我容取三家。與毛異。

竷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5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443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347頁
4說文校箋第219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16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757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32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93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0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6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21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74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614頁【補遺】第16830頁
14通訓定聲第55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54頁【崇文】第1813頁
16說文句讀第680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65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47頁,第4字

竷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竷(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竷(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竷(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