軁字概述
〔軁〕字拼音是lóu,部首是身,总笔画是18画。
〔軁〕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身、婁”。
〔軁〕字仓颉码是HHLLV,五笔是TMDV,四角号码是25244,郑码是NCKZ。
〔軁〕字的UNICODE是U+8EC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545,UTF-32:00008ec1,UTF-8:E8 BB 81。
〔軁〕字异体字是僂、𨊖。
軁的意思
軁
1lóuㄌㄡˊ基本解释
◎〔躽軁〕驼背。《集韻•矦韻》:“軁,躽軁,傴也。”
軁
2lǚㄌㄩˇ基本解释
◎同“僂”。背脊弯曲。《玉篇•身部》:“軁,屈己也。”《集韻•噳韻》:“僂,《説文》:‘尩也。周公韤僂;或言背僂。'亦从身。”《龍龕手鑑•身部》:“軁”,“僂”的俗字。
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59頁,第3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38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19頁,第31字
音《集韻》:郎侯切,音婁──軀軁,傴也。
音又,隴主切,音縷──僂,或作軁,尩也。
音又,龍遇切,音屢──義同。
注解
〔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身部。
〔軁〕字拼音是ló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身、婁。
〔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óu] ⑴ 〔躽軁〕驼背。《集韻•矦韻》:“軁,躽軁,傴也。”㈡ [lǚ] ⑴ 同“僂”。背脊弯曲。《玉篇•身部》:“軁,屈己也。”《集韻•噳韻》:“僂,《説文》:‘尩也。周公韤僂;或言背僂。'亦从身。”《龍龕手鑑•身部》:“軁”,“僂”的俗字。
軁的字源字形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