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ǒu ㄡˇōu òu

口部 共7画 左右结构U+5455
汉语字典

口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ou ou ou

ǒu ōu òu

形声字

KAQY 86 、 KARY 98

RSK

JHOS

61014

0868

3727

U+5455

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76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206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34頁,第10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呕烏侯切,音歐。
廣韻》:唲嘔,小兒語也。
荀子・富國篇》:唲嘔之。

又,《博雅》:嘔嘔,喜也。

又,水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曰虖池嘔夷。〔釋文〕嘔,烏侯反。

又,與謳通。
前漢・朱買臣傳》: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

又,《集韻》、《韻會》、《正韻呕匈于切,音訏。
集韻》:悅言也。
正韻》:慈愛之聲。
史記・韓信傳》:言語嘔嘔。
漢書》作姁姁。
集韻》同「呴」。

又,《集韻》:虧于切,音區──嘔夷,水名。
周禮》嘔夷:〔釋文〕一音驅。

又,《集韻》、《類篇呕春朱切,音樞──怒聲。

又,《廣韻》:烏后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口切,呕音歐。
廣韻》與歐同,吐也。
左傳・哀二年》:呕子曰:吾伏弢嘔血,鼓音不衰。〔釋文〕嘔,本又作呕
集韻》或作呕、㰶、呕呕

又,《集韻》、《韻會呕威遇切,音嫗。
集韻》:和悅貌。
前漢・王褒傳》:嘔喩受之。應劭讀。

注解

〔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ǒu、ōu、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區

〔嘔〕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口,區( ōu )聲。本义是東西在胃喉中上涌,從口中出來。

〔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ǒu] ⑴ 吐 [ōu] ⑴ 〔~啞〕形容管弦樂曲、嬰兒說話、搖櫓、鳥鳴等聲音,如“~~學語”、“~~管弦”。⑵ 同“謳”,歌頌。 [òu] ⑴ 同“慪”,慪氣。

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