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sāi ㄙㄞsài

土部 共13画 上中下结构U+585E
汉语字典

土部

13画

10画

上中下结构

sai sai se

sāi sài

会意字、形声字

PFJF 86 、 PAWF 98

JTCG

WDOB

30104

1049

4091

U+585E

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49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236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68頁,第11

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塞音㥶──填也、隔也。
禮・月令
》: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通道路,無有障塞。

又,充也、滿也。
書・舜典》:溫恭允塞。
詩・鄘風》:秉心塞淵。

又,國之阨險曰塞。
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固,披山帶渭。
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

又,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

又,塞塞,不安貌。見《博雅》。

又,伊蒲塞,卽優婆塞。
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邊界也。
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

又,九塞。
淮南子・地形訓》:九塞,太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註〕太汾在晉,澠阨殽阪皆在弘農郡,荆阮方城皆在楚,井陘在常山,令疵在遼西,句注在鴈門隂館,居庸在上谷阻陽之東。

又,紫塞。
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因名。

又,博塞,戲具也。
莊子・騈拇篇》:問縠何事,則博塞以遊。

又,姓。

又,與賽同。
前漢・郊祀志》:冬塞禱祈。

本作,亦作

卷目:考證・丑集中 部首:土部

愛日堂藏本: 第12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2頁,第24

《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固。

謹照原文固改國。

《莊子・騈拇篇》問縠何事,則博塞以遊。

謹照原文縠改穀。

注解

〔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塞〕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āi、sài、sè,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𡨄、土,五行属

〔塞〕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从土,塞( xià )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是阻隔;堵住。

〔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āi] ⑴ 堵,填满空隙⑵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 [sài] ⑴ sài ㄙㄞˋ 边界上险要地方 [sè] ⑴ sè ㄙㄜˋ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

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