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qiā ㄑㄧㄚjiā

扌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U+64D6
汉语字典

扌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qia jia ye

qiā jiā

RAJN

QTAV

DEKR

54027

U+64D6

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93頁,第19

同文書局本: 第459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406頁,第27

唐韻》:恪八切,音劼。
說文》:刮也。一曰撻也。

又,《集韻》、《韻會擖丘瞎切,音楬──義同。

又,《唐韻》:古轄切;《集韻》:居轄切,擖音猰──亦刮也。又,折也、架也。

又,《集韻》:力盍切,音擖──亦折也。與擖同。

又,古滑切──義同。又,搔也。

又,《唐韻》:丈甲切;《集韻》:直甲切,擖音霅──押擖,重接貌。又,《集韻》、《韻會》、《正韻擖弋涉切,音葉──箕舌也。
禮・少儀》:擖席不以鬣,執箕膺擖。〔疏〕當掎箕舌自鄕胷前。

又,《集韻》:益涉切,音靨──義同。

又,居曷切,音葛──搳擖,揳木聲。

又,力涉切,音獵──理持也。同「擸」。

又,去例切,音憩──亦刮也。

注解

〔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擖〕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ā、jiā、y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葛

〔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ā] ⑴ 刮。⑵ 挞。 [jiā] ⑴ 揵。⑵ 架。⑶ 斩断:“募数十人,执杖,~山草,伐木。” [yè] ⑴ 箕舌,畚箕的伸出部分。

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