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ㄑㄩˊ

⺮部 共22画 上下结构U+7C67
汉语字典

⺮部

22画

16画

上下结构

qu

THAP 86 、 THGP 98

HYYO

MWIG

88303

U+7C67

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60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905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866頁,第11

廣韻》:强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籧音渠。
說文》:籧篨,麤竹席也。揚子《方言》:簟,麤者謂之籧篨,或謂之籧筁。

又,籧疾名。〈晉語〉:籧篨不可使俯。蓋編席爲囷,如人之擁腫而不能俯,故以名之。

又,《正韻》:居許切,音舉。
禮・月令》:季春之月,具曲植籧筐。〔註〕亦作筥,養蠶器也。

注解

〔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籧〕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遽

〔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ú] ⑴ 〔~篨〕用竹或苇编的粗席,如“若簟~~。”

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