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ㄗㄨˊ

钅部 共16画 左中右结构U+955E
汉语字典

钅部

16画

11画

左中右结构

zu

形声字

QYTD

OPYSK

PSMM

88784

6968

7963

U+955E

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56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319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1306頁,第23

唐韻》、《集韻》、《韻會镞作木切,音镞
說文》:利也。
玉篇》:箭鏃也。
書・禹貢》礪砥砮丹〔傳〕:砮石中矢鏃。〔釋文〕鏃,子木反。賈誼〈過秦論〉: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集韻》或作鉃。

又,《集韻》、《正韻镞千木切,音蔟。又,《集韻》:側角切,音捉。又,千镞切,音湊──義镞同。

又,《集韻》:昨木切,音族──與銼同。

又,《集韻》:測角切,音娕──鋤也。諺曰:欲得穀,馬耳鏃。賈思勰說或作鋜。

注解

〔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鏃〕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ú、ch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族

〔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ú] ⑴ 箭頭,有雙翼、三棱等多種類型。《廣雅•釋器》:“鏃,鏑也。”⑵ 矢末。《集韻•屋韻》:“鏃,矢末。”⑶ 借指箭。唐皮日休《祀瘧癘文》:“一言不善,禍發如鏃。”⑷ 輕捷銳利。《説文•金部》:“鏃,利也。”⑸ 〔鏃𨯤〕也作“銼𨯤”。小鍋。《集韻•屋韻》:“銼,銼𨯤温器。或从族。”《五音集韻•屋韻》:“鏃,同銼。” [chuò] ⑴ 鋤。《集韻•覺韻》:“鏃,鋤也。諺曰:‘欲得穀,馬耳鏃。’賈思勰説。”

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